资讯 法规

具有东北内陆特色的赫哲族文化

赫哲族的先民很早就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三江流域。赫哲族人过去穿鱼皮衣,有犬陪伴,并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形成了具有明显东北内陆特色的赫哲族文化,而每次说起赫哲族,我还会想到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佳木斯。

佳木斯原名“甲母克寺噶珊”、“嘉木寺屯”,为满语,意译为“站官屯”或“驿丞村”。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下,沉淀着历史的厚重,这里曾是肃慎之国、挹娄古都、五国圣地、以及满族故乡。

佳木斯资源丰富、土地广袤,是世界上重要的黑土平原之一,区域内江河纵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自然保护区众多,其中,三江湿地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还是世界仅有的原始湿地之一。当地除了美丽的原始风光,还有着独特的民族美食。

朝鲜族冷面

朝鲜族冷面是很常见的佳木斯美食,原因是这是东北地区很有特色的面食,现在已经全国知名了,到了佳木斯怎么能不吃呢?

冷面,起源于高丽朝时期,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朝鲜族冷面,是从十九世纪末随朝鲜族人口迁入传入中国,至今约有150多年的历史。它主要原料有荞麦粉、小麦面和淀粉,也有用玉米面、高粱米面和土豆淀粉的。加以牛肉汤或鸡肉汤,然后在面条上放一些胡椒、辣椒、牛肉片、鸡蛋、苹果片、香油等调料。

朝鲜族同胞不仅在炎热的夏天爱吃冷面,而且在寒冬腊月里也喜欢吃冷面。除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外,北京、沈阳、哈尔滨、长春等大中城市也都设有朝鲜族冷面馆。

朝鲜族自古有在农历正月初四中午吃冷面的习俗,说是这一天吃上长长的冷面,就会长命百岁,故冷面又被称作"长寿面"。更值得一提的是,朝鲜族还对冷面做了多方面的改良,有用多种中药熬制后兑冷面汤中。所以在夏季吃冷面,不仅清凉更有解暑作用。

打糕

打糕,朝鲜族的传统面食,旧时农历三月祭祀时以之供神。其做法讲究:用糯米或黄米以水淘洗净,黄豆炒熟磨咸细面备用。将糯米煮成饭盛于木槽内,用木榔头蘸水略捣之使成泥状,倒于事先备好的石板上,再以木榔头蘸水将其打成面饼;边打,边以人从旁拨之,使其厚薄均匀,打好后上撒豆面食用。

第一次打出者称"擦台糕",一般不用作供神;第二次以后打出者因石板面已干净方可用之。糯软粘柔,芳香浓郁。因为用木槌打制而成,糕韧劲道,裹以黄豆粉,美味非常。

赫哲塔拉哈

赫哲塔拉哈,赫哲族特色小吃。塔拉哈是赫哲语,意思是烤生鱼。当地的渔民把鲜鱼放在火上烧烤一下,半生不熟,用盐一拌既可食用。

赫哲人烤制塔拉哈选料是很讲究的,尤以幼鲟幼鳇烤制出来的才是精品。因为,这两种鱼肉质细嫩无刺,鱼骨全是可食的脆骨,且有名贵的鱼筋,所以才"适口"。烤制时,先将幼鱼清洗干净,然后连皮带骨切成手指宽的圆片,用一头削尖的鲜木棍串起来,放在篝火上翻动烤制。

当鱼皮噼啪炸响,滋滋冒油,一股鱼香溢出时,烤制便完成了。吃时,把鱼片蘸上用米醋、细盐、辣椒油、味素调好的调料,一口咬下,鱼表滚烫,口里却是冰凉的,特别适合盛夏季节食用。

清炖熬花鱼

这是一道味道极佳的东北名菜,将熬花鱼放入鸡汤中,加上辅助调料一起炖煮,最后放古月面与醋调成酸辣口味而食。一般鳌花鱼成菜颜色白、汤味鲜、肉嫩味美。鱼鲜与鸡汤的肉香融合,香醇浓郁,纯白的汤头,配上鲜嫩的鱼肉,绝对让你食后难忘。

说罢美食,再说回赫哲族,众所周知,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它源自东海女真赫哲部,至今保有一些有趣的传统习俗。

在男女青年订婚的过程中,要摆酒宴宴请双方的长辈和媒人;迎亲时,男方的老人要向女方的老人敬三杯酒。婚宴时,新娘要面朝墙“坐福”,直到送亲的人散席离去后,才可下地并与新郎一起共吃猪首猪尾,意为夫领妇随,团结和睦。

赫哲族妇女生小孩时要吃小米粥和大米粥、鲫鱼汤、嗄牙鱼汤、兔子肉汤以及“莫温古饭”、面片、面汤、鸡蛋等食品。还有产后三天内不能吃青菜,在坐月子期间均吃滚烫的热饭等。

赫哲族人死后,必须用面粉制成油炸薄面块和各种形状的薄面点心,供在桌上,参加悼念活动的人们也食用。

赫哲族相信“万物有灵”,万物都是神在主宰。农历三月初三,九月初九是赫哲族人的“鹿神”节(亦称跳太平舞),意为求神驱鬼消灾求福,保护全村人口兴旺,祈求渔猎丰收。农历五月十五是赫哲族人“乌日贡”节河灯活动,祈求“河神”保佑全家太平和喜获丰收。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