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原创 战绩赫赫,自号“十全老人”-乾隆的“十全武功”

原标题:战绩赫赫,自号“十全老人”-乾隆的“十全武功”

帝王档案

姓名:爱新觉罗·弘历

年号:乾隆

在位:1735~1795

享年:89岁

庙号:高宗

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陵寝:裕陵(清东陵)

子女:16子,8女

皇后:富察氏

继位人:颙琰(嘉庆)

青史语录高宗运际郅隆,励精图治,开疆拓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于斯为盛。享祚之久,同符圣祖,而寿考则逾之。自三代以后,未尝有也。” ——《清史稿·高宗本纪》

乾隆五十七年(1792),80岁高龄的大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一日闲来无事.翻看《周礼》。看到“天官·医师”一章时,忽见上面有“十全”二字,细细阅读之下,不由大生感慨。想自己已进入人生之最后一段路程,来日无多,也该考评自己一下,给自己写个总结了。恰当此时,前线传来爱将福康安关于大胜廓尔喀、尼泊尔王俯首称臣、卑词乞和的捷报。乾隆大喜之下,不由提笔写下一篇宏文,文称自己登极以来,两次平定准噶尔,一次平定“回部”,两次平定金川,一次平定台湾,攻打缅甸、安南各一次,两次攻打廓尔喀,一生共有“十全武功”,又给自己取个外号为“十全老人”,又将该文题为“御制十全记”。乾隆帝的确武功赫赫,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

荡平准噶尔

新疆以天山为界,以北称北疆,主要由漠西蒙古占据;以南称南疆,主要由维吾尔占据。乾隆十年,准噶尔政权陷入内乱,为乾隆帝解决准噶尔问题提供了机会。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在准噶尔内乱中兴起,却又自相为战。乾隆二十年(1755)正月,乾隆派班第为定边将军,分兵两路,分进合击;并对阿睦尔撒纳等授以兵权,随军征讨。当时达瓦齐毫无准备,清军已到伊犁附近,达瓦齐方从醉梦中惊醒,退至伊犁西北格登山。清军进入伊犁,班第将达瓦齐等献俘京师,盘踞伊犁七八十年的准噶尔政权结束。在此次战役中,清军还擒获了雍正初逃到伊犁的青海和硕特头目罗卜藏丹津。朝廷在伊犁留下部分精兵,大军后撤。这是乾隆第一次用兵新疆。

正当乾隆帝为平定准噶尔庆祝、告祭太庙和行献俘礼时,西北边疆却又传来了阿睦尔撒纳叛乱的消息。原来,阿睦尔撒纳有取代达瓦齐做四部总汗的野心,见清大军已撤,乘机发动叛乱。班第仓促遭变,兵败身死。乾隆派策楞为定西将军,调兵征讨。乾隆还在政治上加以分化:命噶勒藏多尔济等分别为四部汗,表示对归降蒙古贵胄的信任,利用他们联合对付阿睦尔撒纳。清军借势,复出伊犁。阿睦尔撒纳逃往俄国。后来,俄国告知清政府,阿睦尔撒纳患痘症已死,将其尸体交还。

平定回部

南疆主要指天山以南的维吾尔族地域,清代称“回部”。清军平定北疆后,回部贵族试图摆脱清朝。为此,清军同回部军在库车、叶尔羌(莎车)等几座南疆重镇进行了激战。天山南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周围分布着片片绿洲,当地居民引高山雪水灌溉。早在汉代反击匈奴时,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西域,清代所称的回部,即汉代的西域地区。噶尔丹兴起后,兼并回部,将其酋长阿布都实特囚禁伊犁。康熙三十五年(166)清军打败噶尔丹后,阿布都实特从伊犁投奔清朝,受到康照帝的优遇,派军护送经哈密返回时尔差故地。至其子玛罕木特,因不服从准喝尔部,又被喝尔丹策零将玛罕木特及其二子有故尼数(博技尼都》和深集占为禁于年形,使所车部众数千人种地交赋。清军首入伊犁时,玛罕木特已死,布拉尼敦和霍集占被放出。因二人系回部首领,令其仍回天山南麓统率当地回民。

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时,布拉尼敦和霍集占乘机率领在伊犁种地的回民数千人逃回叶尔羌和喀什噶尔。清政府认为他们此举是为逃避战乱,因此积极进行招扰,但霍集占公开举起叛清的旗帜。清朝戡乱过程并非易事、首战库车之役即以霍集占逃跑告败。乾隆得知,大发雷霆,将负主要责任的雅尔哈善、哈宁阿等四人处死,由定边将军兆惠指挥平叛。

但兆惠所率清军又被围困在黑水营。幸运的是,清军携带的军粮可供两个月,兆惠因此掘濠结寨,固守待援。霍集占围住清军,布拉尼敦也从喀什噶尔率军赶来,企图一举歼灭清军。叛军首先决河水灌清军营地,兆惠则派兵挖渠,将水引入下流,并因此得以解决饮水问题,后又掘地得泉水。叛军一计未成,又生一计,在清军四面树起高台四座,向清军营地施放巴喇特鸟枪。清军安营林中,也搭起高台与之对射。叛军所射枪弹多击中树木,清军伐木做饭,“每斫一木,即坠落无数”(《清高宗实录》、卷582,18页),弹药反而不缺。

清军又在营地中挖出维吾尔人埋藏粮食20余处,每处有米数石,军心趋向稳定。霍集占率叛军久攻不下,双方相持达3个月之久。乾隆得报兆惠被围,急遣将富德调兵增援。次年二月,清援军到,奋勇攻击,敌军头目布拉尼敦受伤,遁回喀什噶尔。兆惠于围中听到数十里外枪炮大作,知援军赶到,趁夜选精兵千名,造云梯冲出营垒,杀死叛军上千人,与富德合军后,率余部还阿克苏休整。然后,兆惠军与富德援军会师,兵分两路,攻打叶尔羌。敌军内部众叛亲离,霍集占和布拉尼敦被擒杀。这标志着乾隆平定南疆回部的战争取得胜利。

乾隆重新统一南疆,因俗而治,设立阿奇木伯克制,由清廷任命。清廷在南疆设参赞大臣等(驻叶尔羌)等官,分驻各城,加强统辖。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帝设伊犁将军,修筑城堡,驻扎军队,设置卡伦,巡查边界,实行电垦,移民实边,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土尔扈特部回归

土尔扈特部回归也是清代一件大事。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政府平叛阿睦尔微纳后,大量厄鲁特牧民为躲避战乱外迁,礼亲王昭链在《啸亭杂录》中说,“逃入俄罗斯、哈萨克者十之三”,数量是相当大的。逃入哈萨克的蒙古牧民随着伊犁形势的稳定有不少返回者,逃入俄罗斯的厄鲁特牧民同土尔扈特本为一部,纷纷往投,这些外逃牧民后来被称为新土尔扈特。但土尔扈特部居住的伏尔加河下游并不是人间乐土。至18世纪初,沙俄政府逐渐控制土尔扈特部,在与邻国瑞典、土耳其的战争中,向土尔扈特部无休止地征兵,成千上万的土尔扈特牧民死于战场,这引起整个部落对沙俄政府的强烈不满。

当土尔扈特部的渥巴锡汗从新到来的厄鲁特牧民中得知欺压各部的准噶尔贵族已被清政府消灭,清朝治理下的新疆地区和平安宁时,遂萌发了回归祖国的决心。而新到来的厄鲁特牧民,看到在沙皇残酷压榨下的土尔扈特部的近况,更加强烈地思念祖国,多次劝说渥巴锡汗重返伊犁,“劝还故土”,而以台吉、舍楞为最。舍楞曾杀害清副都统唐喀禄,但不甘心久滞他乡。渥巴锡集所属喇嘛、台吉、宰桑等头目反复商量,“吾侪本蒙古裔,今俄罗斯种类不同,嗜好殊异,又复苦调丁赋,席不暇暖,今闻大皇帝普兴黄教,奚不弃此就彼,亦良禽择木智也”,决定乘伏尔加河冬季结冰之机,带领居住在南北两岸的土尔扈特牧民一想出发,但是年冬季气候异常温暖,伏尔加河久不结冰。

三十五年(1770)十月,渥巴锡汗毅然率南岸土尔扈特牧民计3.3万余户,16.9万多人,踏上了回归祖国的路程。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之行,充满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了防止沙俄当局的阻挠,渥巴锡汗命令土尔扈特牧民轻装简从,抛掉所有生活用具,所以他们仅用8天时间就通过了伏尔加河和乌拉尔之间的草原,迅速地进入了大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他们动身之后,沙俄当局得知土尔扈特部东归的消息,立即派出大批哥萨克士兵紧急追击。土尔扈特广大牧民在渥巴锡汗的指挥下,英勇地击退了追兵。

于当月越过俄罗斯之坑格图嘲纳卡伦向南,进入当时臣服清朝的哈萨克地区,向巴尔噶什淖尔前进。土尔扈特部行至克齐克玉子地方,又遭到哈萨克台吉额勒里纳拉里所部堵截,抢劫了土尔扈特牧民们携带的大批轻重牲畜。渥巴锡汗被迫率部众向沙喇伯勒前进,布鲁特人则趁火打劫这支人困马疲的队伍,迫使渥巴锡率众走入沙喇伯勒北部大戈壁。数千里戈壁、漫漫黄沙、水草皆无、土尔扈特部众靠饮牛马之血而行,又发生瘟疫,人畜死亡过半。

乾隆三十六年(1771)六月,经过8个多月的漫长归程,土尔扈特部终于来到伊犁边外的清军卡伦处。乾隆非常重视和欢迎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伊犁。他感到对土尔扈特部万里来归,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给予欢迎,而且还应当切实解决他们面临的生活困难。他说:“夫以远人向化,携孥挈属而来,其意甚诚,而其陆危求息,状亦甚惫。即抚而纳之,苟弗为之瞻其生,犹弗纳也。赡之而弗为之计长久,犹弗赡也。”乾隆说自己为此寝食不安,昼思夜想,了解困难详情,商讨赈济之方,“无暇无辍”,终于想出比较周密的解决办法。在乾隆的亲自布置下,清政府从陕西藩库贮银中调用200万两运往甘肃购买物资。三十六年(1771)九月,渥巴锡率大小头目来到避暑山庄觐见乾隆。可以说,土尔扈特部的回归是乾隆朝民族团结的壮丽篇章,是康乾盛世的盛事。

两定金川

四川省西北部,大波河上游地区盛产金矿,当地有两条河流故得名为大金川、小金川。隋于此设金川县,明属杂谷安抚司。大、小金川处万山之中,许多地方还是终年不化的雪山,因此气候寒冷,常年雨雪交加。居民主要是藏族,修筑石碉居住。清初,于此地设金川土司。康熙末年,土司莎罗奔率兵从四川提督入藏平定叛乱有功,雍正元年(1723)被封为安抚司,莎罗奔从此自称大金川,原来的土司泽旺反被称为小金川。能票:《圣面2),7,(黄能勿定全川十司记了、请和比照增王对少数民族采取“分而治之”政策,故承认现状,给大金川土司印信。

乾隆初,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经常与邻近土司争夺土地和人口而相互仇杀。面对这种情况,乾隆改变中立态度,调松潘总兵来宗璋、建昌总兵许应虎从川西、川南两路出兵,命大学士庆复会同纪山办理,又调平苗乱有功的张广洞为川陕总督,负责军事指挥。鄂尔泰死后,讷亲为首席军机大臣。讷亲勤奋干练,又居官清廉,“其居第巨葵缚扉侧,绝无车马迹。”讷亲经常受就隆委托网视军队营务,巡察河防,审理大案。乾隆说他是“第一受恩之人”。十三年,清军进攻大金川久无进展,乾隆命讷亲取代张广泗任清军统帅。讷亲初至前线,还锐意进取,但发动的大攻势失败后,变得畏敌如虎,一筹莫展。

乾隆原意让讷亲稍获小胜召其还京以顾全脸面。然讷亲贪生怕死,遥坐营帐中指挥打仗,乾隆发现后,命用他祖上遏必隆的刀将讷亲处死。后来,乾隆又将张广泗查办。乾隆将讷亲、张广泗二人撤职法办后,命协办大学士傅恒暂为川陕总督,不久把他提为首席大学土经略大臣,派岳钟琪跟随他前去平叛,并派北京及东三省满洲八旗、索伦兵8100人,陕甘云贵两湖绿背兵2万人,加上原来所剩清军合计5万人以上,务必荡平大金川。两军交战日久,直到叛军仅剩3000余人。莎罗奔丧失耳目,粮食缺乏,只好派头人得什阿朗赴岳钟琪军营请降。

乾隆接受莎罗奔投降,是当时形势所迫。大金川之役,是乾隆当皇帝后首次大举用兵,然而劳师二载,杀讷亲、张广泗,三易统帅,耗费军需近2000万两,“应期克捷,指日荡平”,自然是乾隆希望看到的最终结果。岂料旷日持久的战事,已使清政府国库出现了财政危机,恰在此时,莎罗奔也打不下去了,乾隆即准其降,使清政府以体面的方式结束此役。清军虽未获胜,但制止了莎罗奔对邻近土司的蚕食侵略,迫使莎罗奔遵守清政府的约束,仍不失为一大成功。因为交战双方都没有实现各自的初衷,以致后来又出现第二次战争。

清军初定大金川,虽然以土司莎罗奔投降宣告胜利结束,实际上莎罗奔未受任何惩罚,照旧管辖大金川,依然我行我素,并不真正听从清政府约束。清政府只得暂时采取以番治香政策,利用大金川周围其他土司的力量牵制莎罗奔。乾隆二十五年,莎罗奔之侄郎卡即位,不断滋事。乾隆三十八年,以温福、阿桂相继率海兰察、明亮、丰升等统军,对大小金川展开分路进攻。到四十一年二月,大金川全境平定。此役“费五年之功,十万之师,七千余万之帮”,才将两金川平定。然后清廷在金川设官立制,对其进行有效的统辖。

【作者简介】

惜何昔,90后自由撰稿人,偏爱历史,希望可以在历史的往事中汲取精神食粮,借古鉴今交到更多知音朋友。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有多困难,都要坚强地抬头挺胸,告诉所有人,你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

【往期精彩】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狠”皇帝雍正——铲除兄弟 加强皇权

→ 雍正朝最大的文字狱——吕留良案

→“九子夺嫡”的胜利者,铁腕皇帝——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

→ 天南海北,巡游如痴——乾隆皇帝的出行排面有多奢华?

→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清圣祖康熙皇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